咨询热线:
0312-2023310
经典医案
  您的位置:首页 > 经典医案 > 经典医案

眩晕病验案二

添加时间:2023-01-04 14:18:21   浏览次数:507  

患者,男,55 岁。

初诊日期: 2018 年 1 月 3 日。主诉: 头晕、头蒙 5 天。现病史: 患者于 5 天前因工作压力大,事务繁 忙出现头晕、头蒙。查舌红舌边绛,苔薄微黄,脉弦。测血压 160 /100 mmHg,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中医诊断:眩晕。辨 证: 肝经郁热,肝风上扰。治宜疏肝解郁,平肝息风,予化裁 龙胆泻肝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处方: 龙胆草 10 g、生栀子 10 g、黄芩 12 g、柴胡 10 g、生地黄 10 g、车前子包煎10 g、泽泻 10 g、菊花 10 g、钩藤 20 g、天麻 10 g、川芎 10 g、白蒺藜 15 g、 蔓荆子 10 g、藁本 10 g、石菖蒲 10 g,7 剂。每天 1 剂,水煎服。

2018 年 1 月 10 日二诊:症状明显减轻,只在睡眠不好时头晕,头已不蒙,血压降至正常,舌边舌尖红苔薄,脉弦。嘱其服用龙胆泻肝丸善后。 按眩晕病,先秦时期文献只简单记述了眩晕的证候, 两汉时期对眩晕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至南宋陈言《三因极 一病证方论》有“眩晕证治”章节,“眩晕”病名始正式见于中医典籍。其后医家以“眩晕”为正名。眩晕病病因病机主要有: 因风致眩,此理论源于《内经》,如“诸风掉眩,皆属于 肝”; 因痰致眩,此说始于张仲景; 因火致眩,头为清阳之会, 若感受外邪,血气不和,风火相煽则为眩; 因虚致眩。此说始 于《内经》,认为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可致眩; 因瘀致眩。明 代杨仁斋《仁斋直指方》云“瘀滞不行,皆能眩晕”。病位在头窍,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相关。肝乃风木之脏,其性主动主升,若肝肾阴亏,水不涵木,阴不维阳,阳亢于上,或气 火爆生,上扰头目,则发为眩晕。

本例患者情志致病,而肝主 情志,肝郁化火,肝阳偏亢,风阳上扰,遂成眩晕。故化裁龙胆泻肝汤来清肝泻火,疏肝解郁 。天麻钩藤饮加减方平肝息风,君药天麻、钩藤平抑肝阳,息风止痉; 菊花清解肝热,天麻辛温入肝经气分,益气强阴通血脉,强筋力,疏痰气。清代汪昂《本草备要》: 天麻入厥阴而治诸疾,肝气和平,诸疾自瘥。川芎辛散香窜,入肝经血分,活血行气,上行头目,下行 血海,中开郁结; 白蒺藜归肝经,平肝疏肝,藁本性味俱升,善 达颠顶,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石菖蒲开窍醒神,化湿和胃,宁神益智,尤适热病神昏。

首页咨询名医